附件C:译文
挤压铸造概览
M.R. Ghomashchi*, A. Vikhrov
南澳大利亚大学工程学院,
1998年5月6日收到
摘要
本文对挤压铸造进行了全面回顾:它的起源和发展;涉及到的各种工艺和设备,包括主要参数在内;金相特征,包括缩孔、再结晶和晶粒细化;产品的力学性能;不同工艺的机理和挤压铸造的优缺点。
©2000 Elsevier Science S.A.保留所有权。
关键词:挤压铸造;加压模铸;金属基复合材料
1.导言
铸造是把原材料转换成简单可用的组件的最经济的方法。然而,作为传统的或比较先进的铸造技术,如高压模铸[1–5],最大的弊端就是缩孔等缺陷的形成。再者,在毛坯铸件的操作过程中,热裂的偏析缺陷,A形和V形偏析凝固带可腀@晌痹诘牧盐圃础R虼耍⒘诵碌闹旒际趵疵植拐庑┤毕荨T谥诙嗫尚械闹旒际醯敝校费怪煸诩跎僦毕莘矫婢哂懈蟮那绷ΑⅫbr> 挤压铸造(SC )是规定对在可重复使用的模具中用高压来加速金属凝固的制造技术的一个通称。它是一种把永久模铸造与模锻合并为一个单独的操作使熔融金属在静水压力下凝固的金属成形工艺。虽然,挤压铸造是当前公认的这种成形操作的术语,但是它也有不同的提法,如“模压铸造”[13],“液压模锻”[14],“压力结晶”[15],“挤压成形”[16]。构思最初是由切尔诺夫于1878年在对熔融金属凝固时运用蒸汽压力而提出的。然而,尽管它已有百年的历史,但是达到挤压铸造工艺商品化只是最近几年,并且主要集中在欧洲和日本。它主要用来制造需要或不需要强化的整体性高的工程组件[18]。哈特利[19]报道了一种由英国GKN技术部为在可重复使用的模具中进行铝合金压力凝固开发的技术。在这个工艺中,模组放置在液压机上并预热,将定量的熔融金属注入敞开模组的下半部分,压机闭合使合金充满型腔,直到发生完全凝固(31–108Mpa压力)。也可以形成外部凹槽形式,用侧抽可生成通孔。因为嵌件可以用在加工时或微加工处理后,所以挤压铸造也被视为一种近净型制备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