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目的及意义:
轴心轨迹作为旋转机械的一个重要状态特征参量,形象直观的显示了转子的实际运动状况,包含了丰富的旋转机械故障信息。
随着现代化机械设备的不断在型化、复杂化,它们的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取得迅猛发展,成为现化科技的热点之一。轴心轨迹作为旋转机械的一个重要状态特征参量,形象直观的反映了转子的实际运动状况。在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中,由于轴心轨迹包含了丰富的故障信息,是一种故障诊断的有力工具。通过对轴心轨迹的观察,可以判断出一些常见的故障,例如不对中,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其轴心轨迹反应就很明显。如果同时对轴心轨迹的形状、稳定性和旋转方向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机组运行状态信息。因此,对轴心轨迹进行测试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日前国内外已经建立了许多基于润滑理论之上的轴心轨迹计算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方法:汉氏(Hahn)法,荷氏(Holland)法和迁移率(Mobility)法。
汉氏(Hahn)法是德国Karlsruhe 大学 H.W.Hahn 教授于1957年提出的。其基本思路是将动载荷雷诺方程分成旋转效应和挤压效应两个部分,采用了统一的边界条件,分别求出油膜承载力,并矢量合成,再建立譆@性亓τ胪庠鼐擦ζ胶獾姆匠糖蟪鲋嵝脑硕旒#梅椒ù邮鲜茄细竦模扑懔亢艽蟆Ⅻbr>荷氏(Holland)法是德国Clausthal工业大学J.Holland教授于1959年提出的,该方法为克服动载荷雷诺方程在数学上求通解的困难,将旋转运动和挤压运动分开,按各自的边界条件独立求解再将旋转油膜力和挤压油膜力迭加而与外载平衡,从而导出轴心运动微分方程,求得轴心轨迹。
迁移率(Mobility)法是美国学者Booker于1965年提出的,其基本思路是应用无限窄轴承理论求出油膜压力的解析解,根据油膜承载力殖民地外载平衡求出轴心运动方程,但该方程形式非常复杂难以直接积分求解。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任务
设计轴心轨迹分析仪的软硬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