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起锚机械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设备, 能否可靠地起抛锚,会影响到舰船的安危,其毛病往往发生在锚链与锚链轮啮合传动上。所以作为起锚机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以操作性能而言,在起抛锚过程中既不产生跳链和滑链现象,也不产生锚链在锚链轮上打转的现象;二是对结构而言,要求锚链结构紧凑,节省动力机的功率。这就要求锚链轮与锚链具有良好的啮合性能,并具有最佳的结构参数。
1.1锚链轮的传动与结构分析
锚链轮传动属于环形啮合传动,同环形起重链轮传动相似,亦有不同。从工作条件而言,锚链轮传东有频繁的冲击负荷,同时其包角只有1200 度左右,而起重链轮传动,一般不蔃@寤鞲汉桑卑俏?800度。从链条的结构参数而言,锚链轮必须同时满足来年两种(用连接环连接的锚链)或五种(现行为四种——连接卸扣连接的锚链)规格连环进行可靠的啮合传动,而起重链轮只要满足一种规格链环啮合传动就行了。从链轮的设计而言,环形起重链轮已有成熟的设计经验与完整的计算公式,对既适用于连接环形的又适用于连接卸扣连接的锚链,还没有完整的设计经验与计算公式。决定星形锚链轮的主要结构参数有十个,一来这十个主要结构参数的规律还没有真正被人们掌握;二来锚链的标准制定得不合理,所以锚机的设计者对锚链轮的主要结构参数都给个大概值,要求木模工以实际链轮连接处进行试校,用修正木模满足啮合传动要求,故锚链轮的啮合传动质量与啮合厚度就得不到保证了。
1.2锚链轮制造与检验难点分析
锚链轮的制造质量, 直接影响抛、起锚的效能和船舶航行的安全。锚链轮看似简单, 其实相当复杂。我们迄今还在探索锚链与锚链轮的啮合规律。锚链轮制造的难点之一是, 锚链轮与锚链的啮合部位——链环承窝, 它由承窝底面与轮齿侧面组合而成。该部位难以进行机械加工, 实际生产中虽然不进行机械加工, 但却要求呈铸件毛坯状的链环承窝部位, 符合《锚链轮》标准所规定的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 显然有一定难度。即使符合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也不意味产品合格, 还必须进行台架试验, 检验锚链轮的使用性能。对锚链轮的效能检验而言.虽然整机的台架试验比链轮木模与锚链的啮合校验更有价值,但还不是锚链轮使用效能的最终鉴定,因为台架与实船依然存着环境与条件的诸多差别。尤其是立式锚机,如抛、起锚时的运动速度;啮合或脱开锚链轮时锚链的瞬时速度方向;实船水深与台架高度;影响锚链能否顺畅入舱的重要因素—— 锚链在舱里的自由垂长。由上分析可见,标准和检验都还存在不足之处。
1.3锚链轮设计、制造与检验技术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