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化学苏教版必修2)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 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7 B.8 C.17 D.18
2.含有下列电子数的原子,L层电子数不同于其他的是( )。
A.2 B.11 C.15 D.17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B.原子中易失去的电子能量一定最低
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个或18个
D.M层电子的能量比L层电子的能量高
4.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其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是( )。
A.碳和磷 B.氦和镁 C.钠和氟 D.铝和氖
5.在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最多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
A.K层 B.L层 C.M层 D.N层
6.元素R核电荷数为16,原子的质量数为32,则R离子应包含(e-、Z、N分别表示电子、质子、中子)( )。
A.16e-、16Z、16N B.18e-、16Z、16N
C.18e-、18Z、16N D.16e-、16Z、18N
7.具有下列结构示意图的微粒,既可以是原子,又可以是阴离子,还可以是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二、双项选择题
8.下列离子的电子排布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的是( )。
A.Mg2+ B.O2- C.K+ D.Cl-
9.在下列元素的原子中,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是( )。
A.核电荷数为3的元素 B.核电荷数为18的元素
C.核电荷数为6的元素 D.核电荷数为14的元素
三、非选择题
10.判断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画出正确的结构示意图。
(1)Na ___________________。
(2)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今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A.硅原子和钠原子 B.硼原子和氦原子
C.氯原子和碳原子 D.碳原子和铝原子
12.下列关于Mg、Mg2+、Al3+、M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Mg和Mg2+的质子数相等;②Mg2+和Al3+的核外各层的电子数分别相等;③Mg2+、Al3+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Ne相同;④若Mm+的核外电子排布与Mg2+相同,则二者的微粒结构示意图肯定相同。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3.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
A.Li2S B.NaCl C.NaF D.Na2O
14.有X、Y两种元素,Y原子M层电子数是X原子M层电子数的3倍,Y原子L层电子数是M层电子数的4/9,也是N层电子数的2倍。则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X:__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__。
15.A、B、C三种元素,其中有一种是金属元素。A、B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化学性质稳定,又知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之和为31。试通过计算确定这三种元素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16.R元素的单质0.9 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RCl3和1.12 L(标准状况下)氢气;又知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4个中子。请你通过计算确定该元素的符号,并画出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C 2.A
3.B 解析:一般情况下,原子最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在离核较近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最外层电子是原子中运动在离核最远区域的电子,能量应最高。
4.B
5.C 解析: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8个电子,此时与(n-1)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相同,则n=3,即是M层,验证当n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18个电子,此时(n+1)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同时M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18,不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矛盾。
6.B 解析:由元素R的核电荷数为16,则元素R是硫元素,那么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变成硫离子,则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而中子和质子数目不变。
7.C
8.AB 解析: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为 ,而镁离子和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9.AD 解析:次外层电子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18,当L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8个电子,当K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只有A、D两项满足条件。
10.(1)不正确,
(2)不正确,
(3)不正确,
(4)正确
11.D 解析: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B原子L层的电子数是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又由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电子数少3,A原子L层上都未排满电子,M层上不可能排电子,所以A原子M层上无电子,故A原子是碳原子,B原子是铝原子。
12.C 解析:Mg2+、Al3+的质子数分别为12、13,微粒结构示意图不同,也不与Ne相同;Mm+与Mg2+的质子数不一定相同,微粒结构示意图不一定相同。
13.A
14.X: Y:
15.锂 氖 氩
解析: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化学性质稳定,则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要么都为4,要么都为8。当都是4时,根据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可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9(超过8),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当都是8时,A最外层为1,符合要求。又知它们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为31,可知B、C分别为氖、氩,则A为金属锂。
16.解:n(H2)=0.05 mol,由R与H2的物质的量关系:n(R)=2nH23 mol
M(R)=mRnR=0.9 g2×0.053mol=27 g•mol-1
又由R元素原子核内有14个中子,可知R元素的质子数为13,该元素为铝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