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 创新演练检测(17份).rar

RAR格式展开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 创新演练检测(17份),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南方、北方是我国主要的自然地理分区,对其所反映的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方之间有明确的地理分界线b.南、北方内部没有差异性c.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地区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d.南、北方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任何联系解析:区 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界线是明确..
编号:6-318944大小:11.8M合同范本大全

该文档为压缩文件,包含的文件列表如下:

  • 此文档是RAR压缩格式,可预览压缩包内的文件列表
已加入诚信保障计划,若无法下载可先行赔付
内容介绍
本文档由会员 锲而不舍 发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南方、北方是我国主要的自然地理分区,对其所反映的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南、北方之间有明确的地理分界线
B.南、北方内部没有差异性
C.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地区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
D.南、北方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任何联系
解析:区 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界线是明确的,有的界线是模糊的,地理分界线具有过渡性,一般都是模糊的。区域内部存在差异性,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每个区域都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和功能。
答案:C
2.下列区域的界线十分明确的是(  )
A.人种分布区       B.北方方言区
C.俄罗斯 D.热带雨林带
解析:俄罗斯是一个国家,行政区均有明确的界线。
答案:C
3.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 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解析:乡村地域的范围通常比城镇地域大;乡村地域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城镇地域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答案:D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原有工业区靠近铁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地理条件 B.城市化水平
C.区域的开放程度 D.区域的对外联系
5.从总体上看,该方案(  )
①没有农业活动 ②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③是周围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④可以带动周围乡村地域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从空间分布形式看,规划工业区表现为________状(  )
A.面 B.线
C.点 D.岛
解析:第4题,工业活动需要通过铁路线从其他区域运进原料、燃料,运出产品,体现了区域的联系性。第5题,规划方案只是以非农活动为主,也有 农业活动,只是不占主要地位;乡村地域是城市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第6题,从空间的分布形式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答案:4.D 5.D 6.D
读“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7~9题。

7.该省可能是(  )
A.辽宁省 B.江苏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
8.给该省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沙尘暴 D.地震
9.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
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解析:第7题从2000年的产业结构可以看出,该省第三产业比重大于60%,经济较发达,应为台湾省。第8题,台湾省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 欧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第9题,该省在2000年后产业结构为“三、二、一”模式,说明该省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答案:7.C 8.D 9. A
读“我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比较(2008年)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A、B分别为我国和美国第一产业的百分比,A、B的数值分别为(  )
A.16. 4 16 B.1.64 1.6
C.1.6 16.4 D.16.4 1.6
11.我国与美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太大 B.第二产业比重太小
C.第三产业比重太小 D.第三产业比重太大
12.上述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了(  )
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
B.我国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地理条件较差
C.我国的人口素质较美国低
D.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发达
解析:第10题,由图中数据计算,即用百分百分别减去两国其他产业的百分比即可。第11题,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只有33.4%,远低于美国的73.5%。第12题,产业活动是经济活动的表现,产业结构也 能反映出经济的发展水平。
答案:10.D 11.C 12.A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秋八月,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 出玉门(今甘肃玉门关)踏上了西游的征程。公元643年(唐贞观十七年),玄奘经阿富汗东北部、转东经今帕米尔高原西南的瓦罕地区回国,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长安。

(1)请将下列四幅景观图代表的景观按玄奘归程见到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从现在保留下来的资料看,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以石雕为主,而 敦煌莫高窟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为什么?这体现了区域的哪些特征?(8分)
(3)目前,古那烂陀附近成为印度的主要城市群。从空间分布形式看,该城市群呈____________状;从区域经济活动的角度看,玄奘取经线路属于区域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____。(4分)
解析:第(1)题,“归程”是题眼,所见景观从印度的热带草原带开始,经过喜马拉雅山的雪山、塔里木盆地的荒漠带到达西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①~④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温带荒漠景观、热带草原景观和雪山。第(2)题,印度与敦煌造像材料的差异应从两地的气候差异和造像材质的差异上分析;从地理位置看,造像的形式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具有一致性,反映了区域的特色;从两地相同题材的内容、不同材质和形式看,反映了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区别,反映了差异性的特征;从石窟艺术由印度传入中国看,说明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反映了联系性的特征。第(3)题,在区域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岛状;玄奘的取经路线属于交通线,属于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空间网络系统。
答案:(1)③④②①
(2)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气候湿热,泥塑或壁画往往因蔃@倍灰妆4妫欢鼗湍呖呶挥谖麓拇舐叫云蚯蚋稍铮邓∩伲谀嗨芎捅诨谋4妫欢鼗鸵蜓抑什皇屎系窨蹋试煜褚阅嗨鼙诨鳌G蚓哂幸欢ǖ奶厣⒉煌虻牟钜煨浴⑶虻牧敌浴Ⅻbr>(3)岛 空间网络系统

14. 热点在线
材料1: 2012年1月8日,在深圳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