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创新检测(全套15份).rar

RAR格式展开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创新检测(全套15份),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南极无人区冰山相撞 b.2012年6月26日乌干达暴雨诱发山体滑坡,造成3个村庄被毁c.云南南华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2人死亡11人受伤d.酸雨危害生物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判断。南极无人区冰山相撞,无受灾体,人类不受影响;交通事故不是自然异常..
编号:6-318941大小:6.82M合同范本大全

该文档为压缩文件,包含的文件列表如下:

  • 此文档是RAR压缩格式,可预览压缩包内的文件列表
已加入诚信保障计划,若无法下载可先行赔付
内容介绍
本文档由会员 锲而不舍 发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南极无人区冰山相撞
B.2012年6月26日乌干达暴雨诱发山体滑坡,造成3个村庄被毁
C.云南南华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2人死亡11人受伤
D.酸雨危害生物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判断。南极无人区冰山相撞,无受灾体,人类不受影响;交通事故不是自然异常变化引起的,是人为事故;酸雨属于环境污染,不能看作自然条件异常变化; 山体滑坡为自然异变,且造成严重损失,属于自然灾害。
答案:B
自然灾害情况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三者共同的作用。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属于致灾因子的是(  )
①洪水 ②山崩 ③地球表层 ④自然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
C.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
D.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
解析:第2题,自然异变都是致灾因子,③④两项属于孕灾环 境。第3题,灾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A、B、D各项难以确定自然异变以及受灾体的损失状况,故难以确定灾情大小。而C项中,在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伤亡情况是按由大到小排列的。
答案:2.A 3.C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地震造成7万余户34万余人受灾,其中25人死亡,250人受伤,6.7 万余间房屋严重损坏。据此回答4~6题。
4.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
5.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
A.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
C.滑坡 D.泥石流
6.地震中受伤害最轻的人群可能是(  )
A.妇女、老人 B.青少年、儿童
C.残障人 D.青壮年男性
解析:第4题,地震是岩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错位,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急剧释放。第5题, 桥梁、厂矿受地震破坏易变形、垮塌、沉陷、毁坏等。第6题,妇女、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他们是承灾人群中脆弱的群体,而青壮年尤其是男性相对承灾能力较强,受伤害也最轻。
答案:4.A 5.A 6.D
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完成 7~8题。
7.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②灾害强度的差异 ③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④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8.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关于其灾害危害程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
D.很难确定
解析: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灾害强度越高,导致的灾情越大。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则损失绝对数大,对减灾防灾投入大则抗灾能力强,从而大大降低灾害影响程度。
答案:7.D 8.C

二、综合题
9.读“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孕灾环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环境。
(2)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造成损害的________变化。
(3)灾情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和________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由图可见,______________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充分条件;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灾情的形成是该三因素______________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系统的各种要素。自然灾害的形成具备两个条件: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灾情的形成是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1)大气圈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2)自然异常
(3)人类社会 自然资源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4)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孕灾 环境 致灾因子 受灾体 共同作用
10.读“台湾岛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岛的地势特征是怎样的,并解释岛屿多山的原因。
(2)台湾岛最主要的和发生最频繁的地质灾害是什么?为什么?
(3)在同一次地震中,岛的东部和西部灾害的危害程度东部大还是西部大,为什么?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和疏密,判断该岛地势特征为东高西低,由于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地带,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底部,亚欧板块隆起抬升成山。第(2)题,由于该岛处于板块与板 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第(3)题,在同一次的自然灾害中,也就是说致灾因子的强 度 是相 同的,那么决定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防灾抗灾的投入。防灾抗灾投入因处在同一行政范围内,差别也不大,因此应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因素分析。从地形方面可知,台湾岛的西部是平原地形,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而东部为山地,人口、城市分布少,在同一次灾害中东部灾情必然小于西部。
答案:(1)地势东高西低。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处,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底部,亚欧板块受挤上拱而成山。
(2)地震。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西部灾害的危害程度大。 因为西部是台西平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而东部为紧邻海洋的山脉,人口、城市分布少,经济相对落后。

 热点在线
材料1:自2012年1月23日以来,受频频袭来的冷空气影响,亚欧部分地区持续遭遇极寒天气,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百年来的最低气温。我国内蒙 古、黑龙江部分地区,最低气温持续跌破-40℃,欧洲超过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