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无公害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约65页 | 编号:10-269435|DOC格式 展开
绿色无公害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 论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4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2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1.2.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2.2项目负责人简介21.3项目可研编制的依据与范围31.3.1依据3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编著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3基础资料与有关规范要..
大小:757K合同范本大全
第一章 总 论 1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1.4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
1.2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
1.2.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
1.2.2项目负责人简介 2
1.3项目可研编制的依据与范围 3
1.3.1依据 3
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编著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
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3
基础资料与有关规范要求 3
1.3.2范围 3
(1) 确定工程的生产规模及主要配套工程的规模。 3
1.4项目建设规模内容 4
1.5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
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1.7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6
1.7.1综合评价 6
1.7.2论证结论 6
1.7.3存在问题及建议 7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8
2.1 项目的建设背景 8
2.1.1 行业概况 8
我国小杂粮种植面积约为905.9万公顷,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378.7万公顷的8.73%,其中荞麦、糜子、燕麦、青稞等面积为350.76万公顷,占3.81%,谷子、高粱面积为238.05万公顷,占2.3%,芸豆、绿豆、豌豆、蚕豆、小豆等面积为317.05万公顷,占2.62%。我国小杂粮总产约1971530万千克,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14%,其中荞麦、糜子、燕麦、青稞等产量占1.61%,谷子、高粱产量占1.51%,全国豆类种植为1167.1万公顷,其中杂豆种植面积为317.05万公顷,占27.17%,全国豆类总产量为2001090万千克,其中杂豆485920万千克,占24.28%,杂豆在我国豆类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小杂粮生产条件普遍较差,加之多数小杂粮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开展少且生产水平落后,单产普遍较低。 8
2.1.2 项目建设的背景 11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2.2.1发展杂粮产业是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13
2.2.2发展杂粮产业是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的需要 14
2.2.3发展杂粮产业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需要 14
2.3项目建设的意义 15
2.3.1杂粮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有不可替代作用 15
2.3.2杂粮是稳定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 15
2.3.3杂粮医食同源,是现代食物源和绿色食品源 16
2.3.4杂粮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17
2.3.5杂粮是主产区农民的主要口粮 17
2.3.6是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来源 18
2.3.7杂粮经济效益较好,可提高农民收入 18
第三章 市场分析 20
3.1市场需求分析 20
3.1.1国际市场 21
3.1.2国内市场 25
3.2 项目生产与销售预测 26
3.3 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 26
第四章 建设条件 27
4.1项目区概况 27
4.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27
4.1.2 自然资源状况 28
4.1.3 社会经济状况 30
4.1.4 项目建设地选择 31
4.2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1
4.2.1 政策环境 31
4.2.2资源优势 31
4.2.3 市场优势 32
4.2.4 科技开发能力 33
4.2.5 基础设施条件 33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及工艺技术 34
5.1 项目建设规模 34
5.2 项目规划和布局 34
5.3 项目建设执行标准 34
5.4 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 34
5.5种植基地无公害生产技术方案 36
5.5.1 无公害谷子种植技术方案 36
5.5.2 无公害马铃薯种植技术方案 38
5.5.3 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42
5.6 项目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45
5.6.1建设项目 45
5.6.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5
第六章 节约能源 47
6.1设计原则 47
6.2节能措施综述 47
6.3建筑节能 47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9
7.1投资估算依据 49
7.2项目总投资估算 49
7.2.1建设投资估算 49
7.3资金来源与筹措 50
7.4资金使用和管理 51
7.5 还款计划 51
第八章 财务评价 52
8.1 财务评价依据 52
8.2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52
8.3譆@杀炯熬杀竟浪 52
8.4财务效益分析 53
8.5 不确定性分析 54
8.5.1 敏感性分析 54
8.5.2盈亏平衡分析 55
8.6财务评价结论 56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57
9.1 编制依据 5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 5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1987]002号 5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5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57
9.2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57
该项目在黄蒿梁上建设。万亩荒山荒坡的种植示范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57
9.3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57
种植基地生产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并能较好地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生活污染物。 57
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有: 57
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不产生废渣。 57
9.4环境保护、综合利用措施 57
废水:生活用水通过排水管道直接排放。 57
9.5绿化 58
第十章 项目组织与劳动定员 59
10.1 企业组织及劳动制度 59
10.1.1 企业组织 59
10.1.2劳动定员 59
示范基地定员结合该种植要求编制。设总经理1人,副总经理1人,办公室5人,财务部2人,市场部50人,种植基地11人,共计70人。常年雇员120人。 59
10.2 项目经营管理模式 60
项目经营管理引入竞争风险机制,采取“公司+基地”模式运作,签订经济合同,并严格按照技术管理程序进行。 60
要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量化考核,奖罚分明,对违反操作规程,或失火引起的损失,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予以赔偿。 60
10.3 技术培训 60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61
11.2问题与建议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