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mr141剥绒机锯筒部、工作箱部和总体设计.rar

RAR格式展开

mr141剥绒机锯筒部、工作箱部和总体设计,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我国棉花工业主要经历了两次飞跃性的发展。第一次是“5571”型锯齿轧花机取代皮辊轧花机,奠定了我国棉花加工业向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前,籽棉加工是分散的、作坊式的民间轧花,使用的加工设备主要是人力或畜力皮辊轧花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棉花生产大..
编号:50-263966大小:171.78K合同范本大全

该文档为压缩文件,包含的文件列表如下:

  • 此文档是RAR压缩格式,可预览压缩包内的文件列表
已加入诚信保障计划,若无法下载可先行赔付
内容介绍
本文档由会员 lizhe07 发布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我国棉花工业主要经历了两次飞跃性的发展。第一次是“5571”型锯齿轧花机取代皮辊轧花机,奠定了我国棉花加工业向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前,籽棉加工是分散的、作坊式的民间轧花,使用的加工设备主要是人力或畜力皮辊轧花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棉花生产大幅度地提高,棉花加工业随着棉花统购政策的实行而迅速地发展起来。首先用动力皮辊轧花机取代了人力或畜力皮辊轧花机,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1955年7月1日,我国成功试制了第一台锯齿轧花机——“5571”型。“5571”型锯齿轧花机的诞生结束了我国棉花加工业依赖皮辊轧花机和进口锯齿轧花机的历史,它的批量生产和应用标志了我国棉花加工业进入了工业化的时代。
第二次是“121”棉花加工新工艺和成套设备的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缩短了我国棉花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40年的差距。“六五”末引进国外先进的棉花加工设备及技术,“七五”期间,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的同意领导下,由山东省供销社、山东棉花机械公司和郑州棉麻工程技术研究所等参加的科研、制造和使用三位一体消化吸收并结合我国国情研制出了“121”轧花新工艺及成套设备为代表的大型棉花加工新工艺、新设备。“八五”、“九五”期间,以“121”、“120”、“机电一体化100”和“400”大型液压棉花打包机等棉花加工新工艺和新设备组成的“121系统工程”在我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广应用。新工艺及设备的成功应用,改变了我国棉花加工技术装备几十年一贯制的应用。新工艺及设备的成功应用,改变了我国棉花加工技术装备几十年一贯制的落后面貌,棉花加工工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大地提高了棉花加工设备的技术含量,为棉花加工从分散经营到集约化经营创造了硬件条件。
棉花加工业经历了从皮辊轧花工艺到“5571”型锯齿轧花工艺,从“5571”型锯齿轧花工艺到“121”型先进、大型锯齿轧花工艺两个里程碑式的发展,我国棉花加工业的技术总体水平已达到国际8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棉花加工业的发展,与棉花加工业的科技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国,商品籽棉的加工主要由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棉花加工厂承担;留种籽棉的加工主要有农业部门的棉花加工厂承担。籽棉以人工采摘为主,机械采棉才开始在新疆少数地区试点。手摘棉相对机摘棉而言,外附杂质较少,含水较低。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棉花加工厂约2400多个,其生产模式大多是轧花—剥绒,产品是皮棉、短绒。所谓轧花就是利用轧花机将长纤维与籽棉分离的工艺过程。所谓剥绒就是利用剥绒机将生着在棉籽上的短纤维与棉籽分离的工艺过程。国内目前普遍使用锯齿剥绒机,锯齿剥绒机工艺实行分道剥绒,连续生产,即先剥头道绒,再剥二道绒,最后剥三道绒。本设计的课题MR141毛刷式锯齿剥绒机就是专为从轧花机排出的棉籽上剥取短绒之用。调整好不同的配车规格,分别可以剥取头道、二道或三道短绒。头道、二道短绒是合成纤维、轮胎、胶片等工业的重要原料,三道短绒则是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剥绒后的棉籽榨油,可以提高出油率,油质亦比较纯净,有利于化工及食用;用剥绒后的棉籽做种籽,则可减少病虫害和提高出芽率。
通过轧花机的作用,棉籽上的长纤维与棉籽分离,轧成皮辊,但在棉籽表面还附着一部分短而密集的纤维与绒毛,称为棉短绒。棉短绒是国防工业、化学纤维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原料之一,它的含量相当于皮辊的20%,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纤维资源。故剥绒工序在整个籽棉加工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轧花后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
按我国规定棉短绒分为三类,每类又分为三个等级。由于不同长度的短绒有着不同的用途,因此必须分道剥绒,分类分级打包,使生产的各类短绒具有规定的长度和较好的品质。为了保证各类短绒的长度符合规定,必须实行头道剥绒,二道剥绒,三道争取剥光的生产方法。具体指标是:头道绒的产量依据棉籽毛头率而定,应不超过棉籽毛头率的三倍。二道绒的产量,应占譆@鋈蘼实?0-60%。三道绒剥了之后,棉籽残绒率大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