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措施.pdf

约38页 | PDF格式 | 展开

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措施,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越来越要求会计能够成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以增进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中国会计准则发展模式应通过比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的差异?并结合中国特殊会计环境?坚持国家化?而不应该全盘国际化?不同类型企业应执行不同的会计准则。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国..
编号:10-220997大小:11.17M合同范本大全

内容介绍
本文档由会员 ucanhui 发布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越来越要求会计能够成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
言以增进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中国会计准则发展模式应通过比较与国际财务
报告准则存在的差异并结合中国特殊会计环境坚持国家化而不应该全盘国际化不同
类型企业应执行不同的会计准则。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国家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公司
均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资本流动日渐迅速这种趋势必然要求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
会计信息越来越趋同因而如何应对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的摩擦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所谓会计国家化是指会计与其所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特定国家的主导性社会制度、经济
体制、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紧密相连从而使会计理论和方法明显体现出各个国家的特色
而会计国际化则不受到此类约束与限制在国家之间沟通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差异寻求一
致即“协调”其目标在于寻求各公文写作网http://gw.51lunwen.com国会计的一致之处
消除不必要的分歧尽量减少各国之间的会计和报告准则方面的差异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
比性、同质性。但是实行全球会计准则的一体化、统一化即“规范”包括共同的会计准则、
统一的会计账户、结构与内容完全相同的会计报表又与寻求一种各国都适应和接受的会计
模式产生矛盾。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有项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从1973
年成立至2000年3月完成使命先后颁布了41项国际会计准则截至目前为止仍然有
31项。通过具体的对比与观察我们发现中国已经发布的各个具体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
都存在着普遍的、明显的差异不仅如此即使是在总体上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
则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鉴于具体准则的对比分析篇幅较长本文着重对总体差异进行
如下分析。
1.会计准则的结构层次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了基本
准则中而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存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之分。同时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
《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明确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
计量和列报问题确立标准本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支持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我国却将
基本准则列入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作用和性质而且削弱了概念框
架对准则在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2.会计准则的涵盖范围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是从1997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的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经济
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改革风险和成本不易把握致使会计准则难以出台。在上世纪90年
代末我国就出台了三十多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但到目前为止正式出台的具体准则也
只16个。即使从目前已出台的具体准则来看其涉及范围仍然较小仅仅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经济业务而且规定得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未能涉及例如投资性房
地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而国际会计准则最早颁布于1973年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1项会计准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经济业务具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
3.会计准则的侧重对象不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在于利润表以收入、利润的恰当合理的配比为先属于
利润表观而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则在于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的准确计量为先
属于资产负债表观。以开办费为例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应递延至企业开始经营之时计
入费用发生时先计入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因为关注利润表就会把根据配比原则将
与未来期间收入相联系的费用先作为资产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开
办费发生时直接计入费用因为它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又如
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的基准处理方法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备选方法
是记入当期净损益而我国准则则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基准处理方法即将累计影响
数调整为期初留存收益。其理由是以前期间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不应由当年承担因而不
应包括在当年的净利润中。
4.会计准则的计量模式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问题我国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绝大多数
情况下禁止使用公允价值而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以增强会计信息的
相关性。以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为例我国准则规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而国际会计准则规
定采用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又如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
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利得或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确定换
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利得或损失。
5.会计准则的治理目标不同
财务目标是构架会计准则的重要内容目标不同则可能导致具体准则制定的不同。《企
业会计准则》中指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为满足三方面的需求即国际宏观管理的需
要、投资债权人的决策需要及企业内部的管理需要所有这些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
的需要。这样的财务目标虽然与我国的经济体制相适应也可体现出我们国家现阶段经济管
治的特色但与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满足投资者决策有用的财务目标需要相比就显得较为
笼统目标和范围尚欠明确。同时我国会计准则还未就应该如何提供会计信息和提供怎样的
会计信息做出具体的描述。
二、准则之间存在差异的环境因素
上文所述两种准则总体性差异之所以存在笔者认为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会计准
则所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不同二是我国特定的发展环境所决定。
会计所处特定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外环境与内环境。会计外环境是指社会政治、经济
和法律中同会计相关的部分会计内环境包括专业导向、统一性、保守主义和保密主义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