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长江三峡工程举世闻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科学技术、工程规模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的前列。2010年10月底三峡库区蓄水首次达到175米已具备全面防洪、发电、航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巨大能力达到设计要求。为解决工程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建设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库区实现库区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今后的重要工作。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三峡移民工作要“努力使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温家宝总理强调要解决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移民安稳致富三个重大问题。为此生态农业园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作为移民安稳致富的重要内容被列入三峡工程后续规划。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生态农业园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的用水量直接关系到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库
区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利用率低、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为生态农业园和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加快扭转当地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带动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使项目区的广大农民迅速脱贫致富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武隆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武陵山区和云贵高原大娄山山脉的延伸部份属川东平行褶皱地带过渡区。乌江由东向西将县境分为南北两片北面仙女山山脉主峰猫鼻梁海拔高程2033.3m南面是白马山山脉主峰海拔高程1951.0m乌江河谷最低海拔高程160m大溪河汇口全县总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和以乌江为界由北向南、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地形地貌上沿江河谷为低山丘陵地带北面和南面为低、中山地带丘陵区、低山区和中山区分别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5.5%、30.3%、和54.2%。境内地形复杂群山起伏海拔高差大山高坡陡。2土壤、植
被武隆土壤类型多样全县共有4类土壤类型即紫色土、黄壤土、黄棕壤土、水稻土土属11个土种42个。各类土壤以中性偏酸为主一般情况粘度适中、耕性较好宜种性广适合多种绿色粮油食品产业发展但有机质含量较低一些土块土层偏薄特别是窄谷阴山、低山两翼多冷浸烂泥田产量不高不稳。项目区内植物种类较多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柏等优势乔木有枫香、樟树、柏杨、油桐等阔叶植物有马桑、黄荆、红籽、山茶子等灌木有芭茅、黄茅、丝草、蒿等草本植物果树有猕猴桃、板粟、银杏等森林覆盖率43.4%林草覆盖度55.7%。随着林权下放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林草植被增加郁闭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方面发展土壤及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板粟、银杏、猕猴桃等经济林及果树。3水文气象武隆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县域内气候比较复杂低山丘陵中山之间海拔高低之间气温雨量都有一定差异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光照不足云雾多霜雪少
春暖夏热多伏旱秋凉多绵雨冬冷无酷寒立体气候差异大县内多年平均气温18.6°最低气温-3.5°最高气温38.5°。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气温31.5°最低气温-3.5°平均气温11.2°。年均积温5842.7°年均日照小时数1075小时年均太阳辐射热量305000J/cm2无霜期29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060.7mm最大年降雨1417.2mm最大月平均降雨量183.9mm相对湿度78%平均蒸发量1170.3mm。同时主要气候灾害有干旱低温冻害绵阴雨、冰雹、雨雪、大风等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4河流水系武隆县地处乌江下游境内各河流均属乌江水系。境内50km 2以上河流有乌江、芙蓉江、大溪河、木棕河、石梁河、长途河、清水溪、郭溪沟、猫儿沟等其中乌江、芙蓉江、大溪河属跨省、县河流。全县水资源总量包括过境水量20. 89亿m3县内溪流众多河道比降大落差较集中水能理论蕴藏量240万KW可开发量190万KW。六土地利用现状截止2009年全县现有耕地面积97. 3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 5%林地2611. 868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1%其中森林面积151. 3万亩森林覆盖率57.4%牧草用地0. 6万亩、城镇村工矿用地6. 31万亩、交通用地2. 6. 0万亩、水域用地2. 1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 1%未利用地42.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 8%。二、社会经济状况一社会经济条件根据《武隆县2008年统计公报》200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 81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产值13. 9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产值23.01亿元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2. 85亿元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按常住人口计算)14488元其中人均工业总产值5612元人均农业总产值3402元。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 95亿元一般性财政收入2.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9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75元。按可比价计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6. 3%农业增长7. 2%工业增长14. 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7. 7%。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3. 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 2%实现农业增加值8. 69亿元同比增长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由2007年的502. 346. 1: 1. 6,转变为51. 3
2. 544.6:1.6。全年生猪出栏40.49万头;商品蔬菜播种面积18. 74万亩新发展优质中药材3. 6万亩;烤烟种植7.45万亩,收购18. 3万担高山甘蓝蔬菜等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高山辣椒等5个蔬菜地理标志通过农业部审定。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8户其中市级5户。转移劳动力8.72万人同比增长8. 9%,实现劳务总收入5. 2亿元,同比增长20. 9%全县粮食生产以水稻、玉米、红苕、洋芋为主常年种植面积为水稻8300公顷、玉米16200公顷、红苕7600公顷、洋芋13071公顷、油料3000公顷、水果300公顷常年产量为水稻49200吨、玉米56100吨、红苕20000吨、洋芋25158吨、油料3000吨、水果3500吨。全县的烤烟、蚕桑、苎麻、油桐、蔬菜的种植面积也不少生产出的烟叶是烟草市场上的抢手货特别是仙女山蔬菜基地生产出的无公害蔬菜大量运往重庆等市场倍蔃@窍缛嗣竦那醉4送猹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