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施工方案]隘口水库施工组织.pdf

约43页 | PDF格式 | 展开

[施工方案]隘口水库施工组织,××××××隘口水库枢纽工程 水泥灌浆施工2006-11-17目录一、工程概况……………………………………………………………1 二、工程地质描述………………………………………………………1 三、主要控制工期………………………………………………………10 四、工程质量等级目标…………………………………………………10 ..
编号:45-210401大小:7.96M合同范本大全

内容介绍
本文档由会员 ucanhui 发布


××××××隘口水库枢纽工程
水泥灌浆施工








2006-11-17

目 录
一、工程概况……………………………………………………………1 二、工程地质描述………………………………………………………1
三、主要控制工期………………………………………………………10
四、工程质量等级目标…………………………………………………10
五、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0
六、施工组织管理………………………………………………………11
七、施工布置……………………………………………………………15
八、帷幕灌浆施工组织…………………………………………………16
九、固结灌浆施工组织…………………………………………………27
十、围堰砂卵石基础防渗灌浆推荐方案于施工组织…………………29
十一、遇溶洞时应对方案………………………………………………29
十二、施工机具设备……………………………………………………30
十三、施工进度保证措施………………………………………………31
十四、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保证措施…………………………………31
十五、文明施工措施……………………………………………………40





一、工程概况 隘口水库位于×××××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水库大坝位
于岑龙河与凉桥河汇合口下游500m处的平江河上距下游隘口镇
1.5km距秀山县城中和镇30km国道326线从左坝肩附近通过。
按照初步设计文件水泥灌浆主要工程量为灌浆廊道内帷幕灌
浆进尺127397m、固结灌浆90431m、围堰砂卵石基础防渗灌浆2952m。
工程量以施工设计为准。 二、工程地质描述 一区域地质环境及地震
本区属扬子准地台I级之八面山褶皱带II级中的武陵坳
陷褶皱束III级。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及北东向展布褶皱断裂普
遍发育。褶皱主要有平阳盖向斜、钟灵背斜等。
有历史记载以来距坝址区较近范围内发生的中强地震均在
100km以外地震烈度逐渐衰减后到库坝区其影响烈度已小于Ⅵ度。
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4.0m充填软泥夹砂成硐困难。高程
512m的P4硐揭露硐长全部在卸荷带中不能自稳而整体坍塌。
坝址区河床及右岸溶洞平均直线率为12.7810.84%岩溶强烈
发育左岸溶洞直线率较低为5.59%岩菮@氏喽怨铝⒌墓艿馈
坝址区钻孔遇见溶洞370个累计溶洞高度460.09m平均溶洞
直线率10.25%溶蚀裂隙499条平均100m有11.11条。
对心墙堆石坝轴线及两岸防渗线进行物探其成果可供参考。
钻孔声波测试完整岩体V5680m/s、较完整岩体V4860
5680m/s。溶隙及小溶洞发育的岩体V值平均2540~4860m/s。溶洞V一般在1650m/s左右。
⑵ 岩溶层的划分
强岩溶层:∈3m、O1t
1、O1t3、O1h
弱岩溶层:∈3h右坝肩及上游ZK7、H11孔附近受断层影响为强岩
溶层隔水层:O1d、O1t
2。
⑶ 溶洞充填物
对堆石坝坝基基岩面以下030m共42个钻孔中溶洞充填物统计
坝基基岩面以下030m溶洞物质填充率79.72%坝轴线上溶洞物质填
充率77%。
⑷ 岩溶发育的方向及规模
① 岩溶发育的方向
左岸各岩溶系统主通道大致与岩层走向一致。河床基岩∈3m
1岩溶
发育的方向与河流流向近乎一致右岸岩溶发育的方向既顺岩层、断
层的走向又顺岩层的倾向方向发育
② 岩溶发育规模
从坝址钻孔统计来看>10m溶洞有4个占溶洞总个数的1.1%
105m溶洞有16个占溶洞总个数的4.3%溶洞高度<3m的占绝大部
分约占溶洞总个数的91.9%其中<0.5m的溶洞164个占溶洞个数
的44.5%。
⑸ 岩溶发育程度的大致分区及岩溶发育深度
① 左岸在H41孔一带溶洞底板高程低于500m。
② 左岸公路上下溶洞底板高程480m490m。
③ 坝基座落在∈3m
1层上岩溶强烈发育溶洞发育由于受层位
控制最低高程在380m以上。
④ 河床坝基及左岸坝肩深部为∈3h层岩溶发育最低一般在
330370m少数达到308.07m。
⑤ 王家坟洼地以东正常蓄水位以下∈3h和左岸及左河槽深部∈3h岩溶发育弱。
3、坝址水文地质特征
经勘探证明两岸钻孔地下水位一般都高于河水位坝址两岸有暗
河及泉水均为地下水补给河水。连通试验证实右岸地下水主要运动
方向是由东向西补给。
坝址两岸及河床对设计蓄水位以下34个深孔基岩共进行646段压
水试验。其中左岸共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