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较以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而制造业作为经济的主体部分,其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更是备受关注。本文在国内外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基础上,以制造业对外贸易和环境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计量回归,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制造业对外贸易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环境有消极影响,而技术效应和投资的引进则可以减缓环境的恶化速度。
关键词:制造业对外贸易、环境污染、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our country's manufacturing foreign trade ushers a rapid growth,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undergone enormous changes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ly. Ecological economics as a new subject has become hotter and hotter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ield , and manufacturing as the main part of economic, the environment effects of foreign trade is also becoming the research focus. On basis of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is issue and the relation of manufacturing foreign trade and environment for studying , the article establishes economic models and conduct empirical study on environmental effects with the relative data by using the method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n concludes that: scale and structure effects of foreign trade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but the technical effects and introduction investment can slow the rate of deterioration on environment.
Keywords: manufacturing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cale effects, structure effects ,technical effects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一国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可以说,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之各国为了有效利用全球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全球经济格局和世界制造业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渐成为了“世界工厂”和世界的“制造中心” ,中国制造业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世界各国关于中国制造业的论点接踵而至。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同各周边国家经济的来往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些新兴国家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之2008年席卷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和后来希腊主权危机及利比亚动荡的影响,中国制造业正在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十七大会议和两会的召开规划了十二五期间的战略性产业和支柱产业,使得中国制造业有了明确的方向,基于这些情况,本文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问题、发展进行了一些分析。
1.1.1 国际背景
(1)中国“威胁”论
2001年的时候,日本《日本经济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等大报就对中国制造业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 ,而后,在2002年小泉内阁“对外关系课题组”的报告——《21世纪日本外交基本战略》中又说:“中国已经成为自鸦片战争以来150年中从未出现的‘强势中国’”。中国的经济崛起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独步亚洲的地位的确造成了某种影响,日本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渡边利夫教授,在所著的《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东亚的回应——超越“中国威胁论”》中指出:现在的中国,正以惊人的势头变成“制造大国” 。近年来,进驻中国的日本工厂和日本譆@П绕鹄矗唤龀杀镜土投ψ试捶岣唬以诓凡写温实纫恍┲柿糠矫嫔踔烈丫巳毡颈境В笆澜绻こА?--中国已经来开序幕。
面对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吸收外资的增多以及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涌入本地市场,东盟成员国内部以及周边许多国家感到了竞争的压力,“中国威胁论”等言论泛起,宣称中国的经济崛起将对该区域内的其他国家造成威胁,强大的中国很有可能将会在本地区称霸,直接影响到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东盟国家应联合起来予以对抗。
耶鲁大学商学院院长杰弗罩•加滕在2002年6月17口的《商业周刊》上写道:中国正在变为制造业的超级大国。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很快就会相当于沙特阿拉们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地位。而世界经济对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依赖,也必然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威胁。
可以看出,所有的这些观点,都指向了中国制造业,他们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制造”将会危害全球经济,对其他国家带来威胁,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200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文莱、印尼和菲律宾时提出,到2010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2005 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中国和东盟的7000种产品在大幅降低关税、免配额以及其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更加顺畅地进入对方市场,这有利于东盟国家的产品扩大对中国市场出口,也有助于中国企业以更低成本从东盟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55%,对东盟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分别达到0.9%和0.3%,将为中国和东盟商界创造无穷商机和广阔前景。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机遇,中国制造业将迎来新的春天。
(3)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7年底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给全球..